華嚴經講述菁華 88 淨空老法師

Play Video about 12-045

華嚴經講述菁華  (第八十八集)  1998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檔名:12-045-0088

【點播更多集數】

請掀開經本,從四十七面倒數第三行看起:「復有無量光音天王,所謂可愛樂光明天王,清淨妙光天王,能自在音天王,最勝念智天王,可愛樂清淨妙音天王,善思惟音天王,普音遍照天王」,上次講到這個地方。今天我們接著看第八尊:

  【甚深光音天王。】

  這尊天王的德號與他族類名號相同,只給我們加上『甚深』兩個字,這兩個字意義很深,告訴我們,即使同一個族群、同一個類別,他們的智慧、功德、神通、道力還是不相等,這個事實我們要能夠體會到。正如同我們人間一樣,譬如在學校念書同是念二年級,你們是同班同學,這一班上有三、四十個同學,考試起來還有第一名、第二名、第三名,可見得程度並不是完全平等,成績也有好、也有差,在同一個班級裡面都能顯示出來,十方世界無不如是,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。以《華嚴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來說,譬如初住菩薩,同樣都是初住菩薩(初住菩薩多,無量無邊),各人的程度也不一樣,也是不整齊。即使到等覺菩薩也不一樣,統統都是等覺,等覺菩薩無量無邊,我們知道的只有幾個人,這幾個人大概是等覺菩薩考試的前幾名而已。我們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文殊、普賢、彌勒菩薩、地藏菩薩,我們曉得這些菩薩全是等覺菩薩,是無數等覺菩薩裡面功夫甚深的、智慧甚廣的,我們知道。這就說明五十一個位次,每一個位次裡面智慧、神通、道力都有差別不同,絕對沒有相同的。相同的只有一個人,如來,真正到果地上完全相同。為什麼?煩惱斷盡了,智慧圓滿、神通道力統統都圓滿,圓滿這才相同。所以說「佛佛道同」,未曾聽說菩薩道同;菩薩道不同,剛才講,同樣是等覺都不同,只有成佛才道同,這是從覺門來說。如果從迷,反過來從迷也一樣,也不平等,同樣是阿鼻地獄的眾生,同樣造五逆十惡業罪,造罪也有差等不同,不可能說兩個人造的罪業完全相同,恐怕找都找不到。因此同樣都在阿鼻地獄,受果報狀況也不完全相同,無間地獄也不會完全相同,這個道理、事實我們一定要清楚,一定要明白。

  「甚深光音天王」,光音天裡面,當然他是禪定功夫甚深,所以感得果報就比其他光音天王來得殊勝。在諸佛裡面,諸位都知道,世尊與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阿彌陀佛,稱他是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。我們講佛佛道同、佛佛平等,為什麼稱他是佛中之王?這個稱呼,諸位要曉得,如來果地上斷證的功夫決定平等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沒有一樣不平等,可是一切平等當中還有一樁事情不平等,那是一樁什麼事情?度眾生的緣不平等,這是事實。為什麼?有人緣結得很廣、結得很深,他成佛度眾生的種子種得多;有些在行菩薩道修行的時候,跟眾生結的緣少、結的緣淺,成佛之後也沒幾個眾生好度。豈不聞佛在經上講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?所以佛能度你,你跟佛有緣。在一切諸佛如來當中,阿彌陀佛跟一切眾生結的緣最深最廣,所以論到度眾生這樁事情,一切諸佛都比不上阿彌陀佛,所以稱他作「佛中之王,光中極尊」是這麼個道理。由此可知,我們要想將來成佛之後,度的眾生跟阿彌陀佛一樣多,你現在要跟一切眾生結法緣;你要不結緣,將來成佛之後可能沒眾生可度,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。

  怎樣結緣?身語意統統都要跟眾生結緣,真有這個意願才行,念念沒有忘記眾生。凡是學講經的同學,無論是出家、在家,都要懂得。現在我們生活富裕,財力有多的,所以結緣品我們就做了很多很多。既然做結緣品,你就得想到,要跟人結緣;常常想到跟人結緣,常常去做結緣這樁事情,這個很重要。今天有同修告訴我,過幾天他要到歐洲去旅行,要到英國、法國、義大利這些地方。我一聽說,趕緊找人把結緣的東西裝上一大袋送給他,他去旅行,到處去跟人結緣。能夠帶小的這些東西,因為那邊都是初學,大部太深的東西不適合,分量很少的、很淺顯的,能受一般大眾歡迎的多多帶去結緣,只要他能帶得動,就多給他帶。他要說我是去觀光旅遊,那裡沒有什麼朋友。觀光旅遊,你在飛機上坐飛機時,隔壁的人就可以送給他,前後的人聊聊天也可以送給他,到處結緣!飛機裡面那些服務的人員,他來為你服務,你就送他些結緣品,彼此皆大歡喜。所以緣要廣結、要深結。

  甚深光音天王也是真肯用功,所以在這一類裡面他特別的超出,道理就在此地。同學們在一起,這一班有幾十個人,每個人都有他的特長,都有他的長處,而為其他同修所不及之處,我們要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,這是聰明。求學、修道也不例外,自己深深喜愛的這一門,一門深入很容易成就;如果學的法門,學的這門功課,自己很沒有興趣,很勉強的去學習,學得很辛苦、很困難,也很難有傑出的成就。一定要自己歡喜的法門,契自己的根性,適合自己的程度,自己又很有興趣,這個法門學起來輕鬆、愉快、歡喜,容易成就,你才能得到甚深稱讚。第九尊:

  【無垢稱光明天王。】

  『垢』是煩惱,是無明的代名詞,「無垢」是煩惱盡了;如果就天道來講,這是煩惱完全伏住了,不起現行,這是六道的天人。但是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各種族類都不是凡夫,如果是凡夫,他就不可能參與這個法會;參加這個法會的對象,大家都曉得是法身大士,所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《華嚴經》上這些不同種類的族類,佛經的術語稱為「異生性」,異生性就是講的凡夫,都是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化現的,化身在其中。就像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說,應以光音天王身得度者,即現光音天王身而為說法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我們在此地看到全是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示現的,就示現來講,他的煩惱業習真的斷盡了,因為他不是凡夫;果然是凡夫,光音天這種定功,能夠把煩惱習氣伏住不起現行,這個定功比前面大梵天王的功夫還要來得深。「無垢稱光明天王」,這個名號裡顯示的,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,連惡道的名稱都聽不到,何況有實?這也是有這個意思。再看最後一位:

  【最勝淨光天王。】

  光音是光天;第一層是梵天,第二層是光天,第三層是淨天。『最勝淨光』,可見得他修學的功夫,從第二禪修行功夫幾乎圓滿,將要進入第三禪,第三禪是遍淨天;他在此地是已經到「最勝淨光」,這在光音天已經達到最高層次的境界,再往上提升就是契入第三禪。菩薩在此地顯示的,這個意思我們要能體會。在學問、在道業、在智慧、在德能,不可以得少為足,要懂得這個道理;在生活受用上,無論是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,要知足常樂,這個要知足。如果修行證果,你稍稍得一點就知足,這就錯了。二禪天就知足了,你永遠不會進入到三禪,你在這知足了,你怎麼可能有進步?所以修行證果不可能知足。等覺菩薩還不知足,所以他才能成佛;他要知足,他永遠成不了佛。所以佛家講的知足常樂,你要懂得在哪些方面要知足,哪些方面不可以知足,要不斷向上提升,這個天王在此地提醒我們這個道理,我們要懂得。特別是在我們現前,進德修業決定不可以知足,但是在生活享受上一定要懂得知足常樂,你知足煩惱就少、障緣就少。下面總結:

  【如是等而為上首。其數無量。】

  這個意思跟前面一樣,好懂。末後一句歎德:

  【皆住廣大寂靜喜樂無礙法門。】

  這個喜樂是從禪定裡面生的,定愈深愈自在、愈快樂,這是定生喜樂,所以他得寂靜,他們安住在『廣大寂靜喜樂』的境界之中。凡夫修定,我們遠離動的境界,寂靜的境界現前了。離動求靜,這個寂靜不大,為什麼?你還有能離的心,還有所離的境,還有希求的心,得失沒有忘記,所以這個境界就不能算是「廣大寂靜喜樂」。從經文裡面來看,加上「廣大」這兩個字,這決定不是凡夫,凡夫做不到。所以看到這兩個字,世尊已經給我們很明顯的暗示,菩薩再來的,諸佛化現的,不是凡夫。末後一句說『無礙法門』,這豈不是已經入華嚴境界了?華嚴境界哪裡是凡夫所入的?別說二禪,四禪也不行。不但四禪不能入華嚴境界,四聖法界裡面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藏教裡面的佛,通教裡面的佛,都入不了華嚴境界,華嚴是無障礙的境界。所以廣大、無礙這四個字就是暗示我們,這些人是諸佛大菩薩變化所作,示現的。但是我們要學,我們就是要學廣大,就是要學無礙。無礙跟廣大都是從心地上求,心裡面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廣大、就無礙;有妄想就不大,有分別執著就有礙,我們總要懂得這個道理,然後廣大無礙我們才能夠學到。請看底下這段經文:

  【復有無量遍淨天王。所謂清淨名稱天王。最勝見天王。寂靜德天王。須彌音天王。淨念眼天王。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。世間自在主天王。光燄自在天王。樂思惟法變化天王。變化幢天王。星宿音妙莊嚴天王。如是等而為上首。其數無量。悉已安住廣大法門。於諸世間勤作利益。】

  這是第三禪。世尊在許多經上告訴我們,在六道裡面最快樂的是三禪,三禪是樂。真正快樂是什麼?從這個名詞裡面我們能夠體會到「淨」,清淨最樂,尤其是『遍淨』。二禪還有喜樂,到三禪喜樂這個念都沒有了,真的喜樂現前,所以身心清淨,身心清淨當然環境就清淨。第一句告訴我們,這一類也是無量無邊,數之不盡的。下面上首列了十一位;通常都是十位的多,偶爾也會有十一位,都是代表的大圓滿,像地上菩薩十地,等覺稱十一地,表最極圓滿,此地是代表世間法裡頭最極清淨。

  第一尊菩薩的德號『清淨名稱天王』,可見得他的清淨修得很有成就,能夠普遍得到大眾的稱讚,稱讚這一層的天王無比的清淨。佛法的修學,諸位都知道,法門雖然無量,要是把它歸納一下,我們把它整理出一個頭緒,整理到最後總不外乎三大類,這三大類是覺、正、淨,我們一般習慣上稱為三寶,三寶就是覺正淨。無量無邊法門走到最後就是三門,從這個三門就契入一真、契入法界,這個法界是一真法界,我們通常講成佛了、證果了,到最後證果成佛的門,這三個門。如果我們將中國佛教這些宗派,就他們修學來說,禪宗跟法性宗,他們走的是覺門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這些人走這個門。一般教下,賢首華嚴宗、天台法華宗、法相唯識以及三論宗,這些教下宗派,他們走正門,正知正見,所謂大開圓解。大開圓解跟宗門裡面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是同樣的層次,用的方法不一樣,方向、目標、結果是相同,這叫佛法。

  在大乘法裡面,淨土宗跟密宗這兩宗走的是淨門,從清淨心契入,心淨則佛土淨。這兩宗雖然都是修清淨心,淨土宗的修學最為方便,比密宗還要方便。密宗的清淨,給諸位說是真清淨,他是在塵不染。淨宗的清淨是離塵不染,說老實話我們能做到;密宗是即塵不染,我們凡夫做不到,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我們也可以這樣說,淨土宗的清淨標準很低,是普通初級的清淨,密宗是高級的清淨。所以我們對密宗很尊敬,有沒有本事學?沒有本事。密宗裡面常說「不修密法,不能成佛」,這話說得對不對?對,一點都沒錯,你要想成佛,最後一定要修密法。但是不是現在修,你現在修準成不了佛,為什麼?剛才跟你講,密宗是高級的清淨法,好像我們念書一樣是研究所,你不念研究所你拿不到博士學位,這話說得沒錯。現在是什麼程度?幼稚園,幼稚園的程度想去念研究所,你們說可不可能?不可能的。淨土宗是幼稚園的清淨心,也能帶業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,真能成就。如果是密宗的清淨心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跟諸位說,不是凡聖同居土,也不是方便有餘土,是實報莊嚴土,那個境界高。

  我們不貪財,為什麼?沒有錢,口袋空空,貪也貪不到,我們是這個清淨。密宗,擺在你的身邊,七寶莊嚴,七寶圍繞著你不起貪心,那叫真清淨。我們現在這個境界沒有現前,境界一現前貪心就起來了;沒有錢的時候不貪,給你一點錢,愈給你多貪心愈重,把你的貪心勾起來了,所以你沒有經過考驗。密宗是禁得起考驗,最樂的順境裡決定沒有貪心,最惡劣的逆境裡決定沒有瞋恚心,他的心是平靜的,我們要懂得,決定不能學。而現在學密的人很多,為什麼?密宗方便。顯教念佛要吃素,密宗是大魚大肉、海鮮天天照吃,太方便了,又可以即身成佛,誘惑力量多大。即身能不能成佛?能;成什麼佛?糊塗佛,三惡道裡不是個個都是糊塗佛嗎?墮三惡道去了。太難太難了!密宗是不離五欲六塵的享受,在五欲六塵享受裡面修清淨心,你說這個東西多難,所以他的成就比我們高。我們走的是樓梯,穩穩當當,逐步逐步把自己向上提升,他那是一步登天,登上去好,比我們高得太多;登不上去,掉下來摔死了,比我們差遠了,不如我們。諸位細細想想這個比喻,我們哪有這個根性去學密?

  我學佛第一個老師,而且這個老師非常愛護我,密宗的大德章嘉大師。他沒有教我學密法,他教我學顯教,他只傳一個咒子叫我念,跟我結個緣,六字大明咒,這是密宗大家常念的。我對於密宗的常識相當豐富,我跟章嘉大師三年,他給我講得很多,告訴我密是顯教完成之後再學密,密是屬於加行。剛才說過,修學大乘不學密不能成佛,什麼時候你到密教班裡面去上課?八地菩薩。八地是不動地,不動地的菩薩是密宗根性成熟,所以菩薩果位,八地以上都是學密的。我們想一想,我們是不是八地菩薩?別人怎麼學法我們不管,也許他是菩薩再來的,我們比不上人家。我們自己想想,自己決定是凡夫,還有煩惱,還有是非人我,還有貪瞋痴慢,那這個法門決定不契機。

  黃念祖老居士,這是一個善知識,是個老實人,不欺騙人,他是密宗的金剛阿闍梨,他告訴我,現代這個世界已經沒有密宗的根性,這個話不容易說出來。所以他勸導一切人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;對一般熱衷於密教的那些人,他勸他加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要解》、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,加持這三樣,念佛求生淨土。他這個說法、這個用意,跟古時候永明延壽大師沒有兩樣,永明大師勸那些參禪的人,勸他們加淨土,禪淨雙修,黃老居士對這些學密的人也是這個慈悲心,勸他密淨雙修。這個意思在哪裡?明明知道你學禪學不成,還有淨這一面能成就;黃老居士也是這個意思,明知道你學密決定不能成就,這邊拉住阿彌陀佛,還有人救你,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錯會了意思,祖師教我們禪淨雙修,那還得修一點禪;又有人教密淨雙修,還得修一點密。他是對什麼人說的?不是對我們講的。我們選擇淨土一門深入,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,沒話說的。禪淨雙修、密淨雙修未必能往生,那真的是看你臨終運氣,實際上這個運氣是你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,這一生當中的緣分。臨命終時,你參禪不得力,到臨終的時候,就像蘇東坡所講「此處用不得力」,這時候如果有善知識提醒你,趕緊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還來得及,你聽了之後回光返照,完全接受,一點懷疑都沒有,一心稱念,就能得佛來接引。如果臨終沒有這個緣分,你還是隨你的妄想習氣流轉,又搞輪迴去了,想到這個地方才知道可怕。

  所以我們講到清淨心,從淨門入有這兩宗,兩宗都善,一定要契合自己的根性。淨宗的路穩當,這是一切諸佛如來都稱讚的,快速、穩當。密宗這個路,如果你不是法身大士,我們凡夫來學這個不穩當,靠不住,這裡面稍微夾雜一點妄想煩惱,魔境就現前。淨土宗很少著魔的,禪宗跟密宗很容易著魔,要有真正的善知識、大德在你旁邊照顧你,魔境一現前他有辦法降伏,否則的話你也證果了,證什麼果?神經分裂果,到神經病院去了。

  請接著看第二尊菩薩,『最勝見天王』。遍淨天心清淨,心清淨之後身就清淨,身心清淨六根聰利,一定的道理,所以以清淨眼來看世間就得「最勝見」。最近天文學家藉著地球上發射出去的行星(不是衛星),也可以算是探險的這些科學工具,我們將這些小衛星發射出去,可以在太陽系裡面運行,上面裝著有望遠鏡,在外太空裡面觀察宇宙,將照片送回地球上。我們看到它傳來的照片,發現幾百億光年那麼遠的星系被發現了,這就說明空間之大不可思議。將來科學儀器更進步,我們能夠將製造這些觀察宇宙的小行星送得更遠,超越太陽系,我想觀察一定更精確,距離一定更遠。實在講觀察得再遠,範圍還是很小。怎麼知道很小?佛在這個經上講,將來講到「華藏世界品」就講到了,佛說華藏是大世界,一共有二十重,好像大樓一樣二十層,我們娑婆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都在第十三層,科技再發達,就在第十三層裡面,都沒有辦法突破。十三層是個大宇宙,第十三層這一層當中是個大宇宙,這個大宇宙裡面有不同的時空,我們今天講的三度空間、四度空間、五度空間,乃至無限度的空間在哪裡?在這一層裡面。所以科學儀器去探測,它所能探測到的,六道裡頭的人道而已,天道、鬼道、地獄道跟我們的時空不一樣,科學儀器也見不到。現在我們還沒辦法,用一種光波能夠看到餓鬼道,沒有辦法,如果有這種方法的話,餓鬼道我們就看得很清楚了;也沒有辦法看到地獄道,天道也看不到。今天所有一切科技這些技術,還只能看到一個人道,六道裡頭其他道都沒辦法,這才曉得科技的功能的確是相當有限。我們今天科學技術,要跟極樂世界相比是幼稚園,科技剛剛起步,非常幼稚。

  華藏講這麼大的世界,佛說在太空當中無盡的空間、虛空法界,像這樣二十重的華藏世界無量無邊。這是講世界之大沒有法子想像,唯有佛能說得出來,要不是佛,你說一個大世界,你說給我聽聽看,你能說多大?沒有辦法說得像佛那樣,說不出來的。佛何以能說得出來?佛是親眼所見。如來果地大家曉得,五眼圓明,在《華嚴經》上稱十眼,十眼圓見、十耳圓聽,《華嚴》樣樣都是講十。虛空法界的真實相唯有佛能說得出、說得圓滿,這才叫「最勝見」。所以最勝見不是一個讚歎的話,也暗示我們這些天王是諸佛菩薩的應化身,他們不是凡夫。說大,能見虛空法界;小,能見一微塵、一毛孔裡面,諸佛如來在其中轉大法輪。我們科技沒法子做到,今天科技觀測,小到原子、電子、基本粒子,還沒有看到基本粒子裡頭有如來在那裡講經說法,沒看見,沒看見他們不相信。這是說明,不是肉眼藉著科學儀器能夠看到事實真相。

  那要怎樣才能看見?一定要修清淨心,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「淨極光通」,你就見到了,你也就能聽到了。佛說見聞覺知一一都周遍法界,這是我們的本能,是性德。周遍法界是自性,是自性的體相,自性的德能哪有不隨體相周遍的道理?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,所以我們見聞覺知的能力受了重大障礙,隔一張紙頭就看不見,哪裡像諸佛如來他們見的能力,什麼障礙都沒有,這在理上亦是講得通,不是講不通。現在科學家也能夠證明,確確實實是沒有障礙,像現在X光、紫外光,就能夠透過許多障礙,能夠看得見,光波不一樣,這在外緣。還有內境,內境是我們自己的眼波不一樣,一切眾生之內,眼能夠見、耳能夠聽,這個功能的現象全屬於波動,波動的現象不相同,我們今天講頻率不一樣。我們講一切眾生之類,一切眾生之類頻率大致相同,細分還是不一樣,細分到極處,每一個眾生能力都不一樣。我們同樣見一棵樹、見一朵花,為什麼每個人感受不一樣?這就是細說我們眼的波動狀況不相同,由此可知非常的精細微密。誰能照見?得清淨心的人能照見,像《般若心經》裡面所說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。這是見到事實真相,這就叫最勝見,沒有比這個更殊勝了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照見萬法皆空,萬法是五陰變現出來的,五陰是色受想行識。

  第三尊天王,『寂靜德天王』。「德」是一般講的功德、德能、德行,都可以講。這個德殊勝,是寂靜之德。寂靜之德誰有?在六道凡夫裡面是三禪天,六道之中他們的心得清淨,身心清淨,境界清淨,所以得寂靜。剋實而論,寂靜的範圍很廣,在修行人裡面來說,小乘聖者也得到,他們以寂靜為樂,以無為為安,安住在無為寂靜之中。這種受用,欲界人可以說無法想像,為什麼?不是我們境界。色界天人能懂,為什麼?他們也享受少許成就的受用,他們確實得禪定,但是比二乘人的禪定功夫淺。《楞嚴經》上講到九次第定,把定的淺深分為九個等級,這才是第三禪;好像念書一樣,九年級他才是三年級的學生。九年級是誰?是阿羅漢跟辟支佛。當然他不了解九定的境界,可是他能夠體會到一些,不像我們凡夫,我們凡夫是完全不能體會,不知道寂靜是樂。凡夫之樂總是在動作當中,現在電影、電視都是動作片,這些動作與法性完全違背,暴力的動作,不是一種安和平靜的動作,它屬於暴力的動作。在中國古代戲劇裡面也有動作的部分,但是那個動作諸位細細觀察,它是藝術的舞蹈,崑曲、平劇裡面武打都是藝術的舞蹈,不像現在我們看到是暴力的動作,這個動作很不好。他以這個為樂,心是浮動的,他永遠不曉得寂靜樂的味道,你給他講也沒用處,他也體會不到。你給他講動的樂趣,他馬上就能體會,愈是激烈的運動他愈容易體會到,靜的樂趣他不知道。三禪天人已經嘗到寂靜之樂,真的做到心清淨、身清淨,外面境界也清淨,為什麼?境隨心轉。這是「寂靜德」,從寂靜當中他得到,這個德也可以跟得失的得同樣的講法。

  第四尊菩薩的德號是『須彌音天王』。一般經上講到須彌,都是說的須彌山,須彌山代表的妙高。在此地我們要是用妙高音不好講,顯示不出遍淨的意思。所以講東西你要看,它這一段講的是什麼,我們不能講得太離譜,妙高跟遍淨就有很大的出入。那怎麼講法?須彌是四寶所成,我們從這個意思上去會,與遍淨就相應,寶是清淨無染,這個有意思。《華嚴經》裡面,自古以來註解不多,因為經太大,現在我們能夠讀到的,最常見到的,是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、李長者的《合論》。清涼對這些經文往往只有一句教導我們,這些名號「可以意得」,可以隨你的意思你去體會得到,他就這麼一句解釋就完了。我們讀誦這個經文,為人演說,就看你自己體會到哪一個階層。經義,句句經義,不但是祖師大德這麼說,菩薩這麼說,諸佛如來這麼說,深廣無際(際是沒有邊際),看你能夠講到什麼程度。實在講,你能夠體會多少,你就能夠講得出多少,這就是可以意得,用你自己意思去體會。字字句句都稱法界,字字句句都是法界性。

  我們要問:《華嚴》如是,其他經是不是也這樣?跟諸位說也是這樣。怎麼知道?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不但其他經典如是,世出世間一切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如是,大而法界,小而塵毛。塵是講微塵,依報裡面最小的;毛是講我們毛端,正報裡面最小的,無不如是,皆稱法性,哪裡能講得盡?一切諸佛如來集合起來,用無量劫的時間說一毛、說一塵、說一個字都說不盡,這是真的。所以讀《華嚴》我們才知道有這樁事情,這個事情當然不是我們的境界。不讀《華嚴》,天天學佛,修學大乘,懵懵懂懂,不知道一切法如是微妙,不知道;讀了《華嚴》曉得微妙,微妙欣賞不出來。何以欣賞不出來?自己沒入這個境界,在《華嚴》上聽佛這麼說,曾經聽說過,自己沒有見到過,也沒聽到過。「須彌音天王」這個名號,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,意思就比較圓滿,也跟前面這些德行都能夠連在一起。德號裡面第一個非常重要,第一個是基礎、是根本;末後一個也很重要,末後是總結。而實際上,每一個德號都圓滿含攝其餘的德號,這正是一即是多、多即是一,每一個名號都含攝他同類的一切名號在其中。所以須彌音是清淨寶音。清淨寶音是指什麼?這個地方我們也可以意得,宣說大乘之音,這是須彌音,稱念阿彌陀佛的音是須彌音,眾寶所成的妙音,須彌音有這個意思。

  第五尊,『淨念眼天王』。前面我們曾經見到最勝見天王,「最勝見」是從能力上說的,「淨念眼」是從眼根上說的,不同的地方在此地。見,什麼能見?見性能見,最勝見是見性。在我們凡夫,把見性轉變成眼識。換句話說,你要是覺悟了,你就用見性見;你要是迷了自性,你就是眼識見。眼識見,它的現象有分別執著,見性見這裡頭沒有分別執著;有分別執著是識,離分別執著是性。性是真的,識是妄的;識是妄心,性是真心。真心才能見到事實真相,諸法實相你就見到,像觀音菩薩《心經》裡面講的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那見到實相。我們為什麼見不到一切法空寂?我們是用眼識見;換句話說,是用妄想分別執著來見,這個眼根不清淨。菩薩在此地示現眼根清淨;眼根清淨,一根清淨六根都清淨,所謂是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,這是淨念眼。

  我們說個清淨眼不是更容易懂嗎?何必還加個「念」?這個字一定有意思,沒有意思的話,這個字就不能加在此地。念跟淨合起來叫淨念,什麼叫淨念?一念不生才叫淨念;有一個念頭生起來就不淨。這個說法大家好懂,這個意思淺,初級的淨念。那要更深一層怎麼講法?更深一層,有念無念不二,才叫真正的淨念。諸位細細想想,有念是一邊,無念也是一邊,有念是有邊,無念是空邊,空有二邊不住這叫中道,菩薩住中道第一義諦;如果你心裡還有一個中道第一義諦,你又落在一邊,空有是一邊,中道又是一邊,還不是淨念。所以古德講「二邊不住,中道不存」,中道也沒有。完全沒有你就落空了,還是掉在二邊,這個事情麻煩。你們想想看,怎樣才不落在二邊?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念不生,這個時候就不落二邊,不落二邊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是無知,也不是白痴,樣樣清楚。

  眼根如此,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是,這才真正做到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。我們普通講個六根清淨也是含含糊糊,沒有把這樁事情講清楚。實在講,含糊籠統也就可以了,為什麼?不是我們的境界,我們做不到。甚深的功夫做不到,很淺的功夫我們可以模仿、可以學習。那怎樣?收攝六根,眼不看、耳不聽、口不說、鼻不嗅、身不觸、意不知,這個行,我們如果認真努力一點可以做到,雖然不能做得很圓滿,但是淺近的功夫可以做。譬如在我們生活當中,我們掌握著一個原則,不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這些事最好不知道,也不要去打聽,你的心清淨,你的心能保持平和,對你現前生活來說,你會過得很幸福、很快樂。古人常講「知事少時煩惱少」,你何必要知道那麼多事?知道事情多了,牽掛憂慮的事情多,你的日子過得很苦,這是迷不是覺悟,這是愚痴不是智慧,真正有智慧的人絕不做這個傻事情。古人又說「識人多處是非多」,你認識的人太多是非就多;換句話說,不是我們必要認識的人用不著去攀緣,認識的人愈多是非愈多。這兩句話很有道理,我們守住這個原則,就能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,一生過得很安靜、過得很太平。問你社會上什麼事情?很好,沒事,你說這個多好!沒事才是真的好事。一看報紙、一看電視,事情一大堆,這一看天下大亂,心就煩了,你的日子就過得很苦,你的幸福就沒有了。所以真正修行人不要看報紙,也不要看電視,也不要聽廣播,什麼都不知道,生活過得愈單純、愈簡單、愈幸福、愈美滿,我們才真正得到六根清淨,古人那種享受我們才能夠體會得到。

  今天我們有機緣在美國、在加拿大、在澳洲,看看他們的農村,農民的生活,真正幸福美滿。他們過的是日出而作、日沒而息,知足常樂,對於一切法無有希求,一生過得那麼平靜,我們看到非常羨慕。人在現代這個時代還能過得這麼安靜,這樣安寧,不容易!但是他們也有不幸,不幸的是什麼?沒有聞到佛法,不知道好好念佛,很可惜。他們要是遇到佛法,要是知道念佛,沒有一個不往生,為什麼?都攝六根他做到了。淨念相繼他沒有,如果這些人懂得淨念相繼,這一類眾生裡頭作佛的人就多了。所以諸位將來學成之後到哪裡度眾生?要到這些地方去度眾生,人家不願意去的地方你到那裡去,那個地方有佛、有菩薩。到那個地方去說法度眾會有很殊勝的效果,因為人民生活樸實、真誠,稍稍啟發他就開智慧,他們缺乏,沒有人去啟發他們。

  第六尊菩薩,『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』。前面有「最勝見」,此地有「最勝光照」。說到光照就是流通教法,教化眾生,這是光照,光是你的智慧光,你的德行光,你神通之光,你善巧方便之光;照是利益眾生。以種種善巧方便令一切眾生開悟,這就是光照。「可愛樂最勝」,這當然是指大乘法。大乘法跟小乘法一比較,大乘法可愛樂,大乘法最勝;大乘法要跟一乘法比,一乘法可愛樂,一乘法最勝;一乘經教裡頭,古人又做比較,要跟往生經做一個比較(古德稱往生經是淨土三經),往生經又是最可愛樂、最為殊勝。在這個時代,我們依照《華嚴》、《無量壽經》來修學,又能夠全心全力將這兩部經來推廣,廣泛的介紹給一切大眾,令一切眾生見到這個法門、聽到這個法門、接觸到這個法門能生歡喜心,這就是最勝光照。由此可知,你要真正做到最勝光照,你自己要如教修行,為什麼?你要做一個可愛樂的象徵。自己要認真、要努力修清淨平等覺,只要自己真修,你就得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,你的形象眾生看到生歡喜心,你的音聲他聽到生歡喜心,讓他六根接觸境界都能生歡喜心,這才是可愛樂。我們自己要不入最勝光照的境界又怎麼能做得到?自己要契入這個境界沒有別的方法,一定要認真努力去修行,然後才能得到。

  修行的綱領,佛在四弘誓願給我們提示得很清楚,第一個發心,發關懷一切眾生的心、愛護一切眾生的心、幫助一切眾生的心還不夠,還要發孝順一切眾生的心、尊敬一切眾生的心,這個心真正發出來,一切眾生見到你都生歡喜心。為什麼?你愛護他們,你是真心,真心能感,萬物能應。你愛花,花開得特別美。養花的人花開得好,他愛花;我們去養花,花不會開,幾天就死掉了,為什麼?不愛它,不得已去給它澆澆水,沒有愛心,所以不起感應。連物都有感應,植物、礦物都有感應,何況動物?礦物有感應,那個心就更真誠了,精誠到極處。佛門有個故事,「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」,石頭都點頭,那是精誠所感,不是真誠到極處怎麼能叫石頭都點頭?所以自己一定要真誠,才能得到大眾的愛護,然後把這個最殊勝的法門傳授給他,歡喜接受。好,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最新消息
彙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