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利則善沒 |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二冊 第309集

video
play-sharp-fill

好利則善沒 |👉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二冊

諸位同學,大家好!我們繼續來學習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二冊,第五單元「敬慎」,二、「風俗」。

若夫商、韓、孫、吳,知人性之貪得樂進,而不知兼濟其善,於是束之以法,要之以功,使下唯力是恃,唯爭是務。恃力務爭,至有探湯赴火而忘其身者,好利之心獨用也。人懷好利之心,則善端沒矣。

  這一條出自於卷四十九,《傅子》。

  『若夫商、韓、孫、吳』,「若夫」是個語助詞。「商、韓、孫、吳」,這個商是指商鞅。就是秦國那個時代,秦朝,他姓公孫,名鞅,是戰國時候衛人,衛國人。「少好刑名法術之學」,他少年的時候,他喜歡去學這些刑法、法律,喜歡這方面的學術。「後入秦為相」,後來秦朝建國之後,他做為秦朝的宰相。「受封於商」,他的封地就是在商。他管的地方「用法嚴苛」,用刑法,我們現在講法律,都是以法律,沒有仁義道德這種教化,而且這個法律定得非常嚴格、苛刻,因此「樹敵眾多」,得罪人就很多了,「後來被車裂而死」,後來死得也不好。商鞅也稱為「衛鞅」,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一個人物。「韓」就是韓非,是戰國時期韓國的諸公子之一,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。後來被李斯所譖,「下獄而死」,這個下場也不好。所以玩弄法律下場都不好。「孫」是孫武。齊人,齊國人,春秋的時候,他是一個兵法家。他所著《孫子兵法》被稱譽為「兵學聖典」,《孫子兵法》現在全世界是有名的,全世界的人在軍事方面都會去參考《孫子兵法》。孫武,他是兵法家,我們現在講軍事家。「吳」是吳起。戰國時期衛人,衛國人。他是政治家、軍事家,因為招怨,就是得罪這些王公大臣,後來被射死了。他的著作有《吳子》這個書。『獨用』,這兩個字是「單獨行世,單獨使用」。『善端』:「善言善行的端始」,開端。

  這個是講「至於商鞅、韓非、孫子、吳起,知道人有貪求財物、樂於提高地位的一面」,這個就是我們現在講,知道人性的弱點,他們這幾個人都知道人都有貪求財物、喜歡提高自己的地位,所謂水往低處流,人往高處爬,希望自己升官發財,這是人的常情。他們這幾個人很了解人的這個,我們現在講人的弱點,但是他是偏在這方面。在佛家講,人都有貪瞋痴,凡夫都有貪瞋痴,他們去發揮貪瞋痴這方面的,負面的,而不知道同時要助長其善的一面。只知道人都有貪瞋痴,都有貪,不知道人也有善的一面,所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你要啟發他的善心善行,不能只有啟發人的惡心惡行。所以他們都偏了,偏到惡的那一面。「因此,用刑法約束,用功名鼓勵」,功名鼓勵就鼓勵人家起貪心,用法律來約束人,「使天下人只依靠強力」,這是所謂弱肉強食,誰比較強,他就得到這些名利,「只致力於爭奪」。大家都爭這個名利,利是大家都很致力的要去爭取,要去奪取的。依仗強勢的力量,「務求爭奪」,就是一定要求到、要爭到。這樣一來,「以至於有人赴湯蹈火而忘記死活」,只知道利,他忘記那個害了。這個佛在《四十二章經》講,用比喻,刀頭舔蜜。刀口舔蜜,那個蜜很好吃,但是塗在鋒利的刀口上,貪吃那個蜜,忘記那個蜜是在刀口,甜頭嘗到了,但是舌頭也割破了,這是佛經上講的。這裡講的也是同樣一個道理,人只是為了利,他就沒有看到害,所以赴湯蹈火就忘記死活,「都是爭利之心所驅使的」。現在我們看全世界,國際各種形態的戰爭,爭什麼?都是爭利,不是爭道義,都是爭利。「人人都抱著求利之心」,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關係,只有求利,現在跟我有利的是朋友,沒有利就不是朋友了,這樣「人善良的一面就喪失了」,我們講良心就沒有了。所以一定要以聖賢、佛菩薩的經典來教化世人,才能救這個世界。

  好,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

最新消息
彙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