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求於外,不假於人 |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三冊 第35集

video
play-sharp-fill

不求於外,不假於人 |👉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三冊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!我們繼續來學習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三冊,第一單元「君道」,三、「反身」。

原天命,治心術,理好惡,適情性,而治道畢矣。原天命,則不惑禍福,不惑禍福,則動靜脩理矣;治心術,則不妄喜怒,不妄喜怒,則賞罰不阿矣;理好惡,則不貪無用,不貪無用,則不以物害性矣。適情性,則欲不過節,欲不過節,則養性知足矣。四者不求於外,不假於人,反諸己而已。

  這一條出自於卷八,《韓詩外傳》。

  『原』,是參究,推究的意思。『天命』,是指宇宙自然的規律、法則。『心術』,指我們自己內心。『情性』,是情感,秉性。『治道』,這裡指修養自己的方法。『動靜』,就是行動與止息,一動一靜。『脩理』,是當代趙善詒先生認為,「脩」為「循」之形訛,「脩理」當作「循理」。今從之。這個脩理就是循這個道理的意思。『阿』,是徇私,偏袒的意思。『養性』,就是修養身心,涵養天性。

  這一條講,「參究天道自然的規律,修正自己的心念,調理自己的好惡,使自己的情感秉性保持適度,如此治國之道就完備了。參究天道自然的規律,就不會不知道禍福的起因與發展,清楚禍福的起因與發展,那麼行動與止息都能恰當合理;修正自己的內心,就不會胡亂高興或發怒,不胡亂高興或發怒,賞罰就不會偏袒;調理好自己的好惡之情,就不會貪圖無用之物,不貪圖無用之物,就不會因外物而傷害了本性;使自己的情感秉性保持適度,欲望就不會超越節度,欲望不超越節度,便能涵養天性、知道滿足。這四個方面不必向身外尋求,也不必藉助他人,只需反過來要求自己而已。」這一條所講的也就是修養自己,反過來修養自己,不必向外尋求,調理好自己的情感,我們現在講情緒讓它穩定,做任何事情都會恰當,就不會太過與不及了。

  好,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

最新消息
彙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