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言逆耳利於行 |👉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三冊
諸位同學,大家好!我們繼續來學習《群書治要360》第三冊,第一單元「君道」,五、「納諫」。
至忠逆於耳、倒於心,非賢主,其孰能聽之?故賢主之所說,不肖主之所誅也。今有樹於此,而欲其美也,人時灌之則惡之,而日伐其根,則必無活樹矣。夫惡聞忠言,自伐之精者也。
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九,《呂氏春秋》。
第五小節講的是「納諫」,納是接納,諫是勸諫。一個君主領導人接納下屬的勸諫,這也非常重要。
這一條講,「至忠之言會讓人覺得不中聽、不順心」,我們一般講忠言逆耳,忠言就是好話,有幫助的話,但是不一定好聽,聽得會讓人不順心,不是很喜歡聽的,但是它是忠言。「若不是賢明的君主,有誰能接受呢?」能夠聽忠言,忠言能聽得進去,是不中聽、不順心,但是能聽得進去,這必定是賢明的君主,他才能接受。「所以賢明的君主所喜歡的」,一個賢明的君主領導人他喜歡聽這些忠言,雖然不好聽、不中聽,但是他要聽的就是這些話,這是一個賢明的君主。賢明的君主所喜歡聽的這些忠言,「正是昏庸的君主所要懲罰誅除的」。昏庸的君主他就聽不進去了,給他勸諫這些忠言他聽不進去,給他勸,自古以來很多忠臣向皇帝勸諫,如果這個皇帝是昏君,他一片忠心勸導皇帝不能實施不好的政策,這是忠臣冒著生命危險勸諫,往往就被殺了。這個是昏庸的君主,他不喜歡聽這些。像歷史上,上古紂王也是一個代表,他的叔父勸他,他不聽,比干勸他他不聽,還把他給殺了。所以歷朝歷代都有賢明的君主,也有昏庸的君主。昏庸的君主對忠臣勸諫的話他不能接受,而且會殺害這些忠臣。下面是個比喻,「假如這裡有一棵樹,自己希望它生長茂盛」,可是別人按時來給它澆水灌溉,但是自己卻討厭澆水灌溉的人這種行為,並且每天去砍伐樹根,「那麼這棵樹必定活不了」。不但不接受澆水灌溉,而且每天用刀去砍樹根,這棵樹肯定就活不了了。「厭惡聽取忠言,正是最嚴重的自我毀滅的行為啊!」如果忠言聽不進去,這個是最嚴重的,好像自己去砍那個樹根,自我毀滅。這種行為就是自我毀滅了。所以要聽忠言,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,對我們有幫助的。
好,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